|   一、育成水稻新品種造福稻農穩定產業: 先後育成水稻新品種台東28號、29號、台稉7號、台稉13號之外,民國九十一年新育成之台東30號新品種,因具有抗稻熱病、產量高、米質好、食味佳、耐儲性良好等特點,九十二年一期作大面積推廣區,每公頃平均產量較一般品種增產五﹪,並節省施藥成本二六00元,以產量增加三00公斤,每公斤單價二一元計算為六三00元,與施藥成本合計每公頃平均淨收益為八九00元。九十三年一期作新品種普獲喜愛,由台東縣已知育苗業者及農戶繁殖提供或育苗供插秧之面積為一四0八、五0公頃,預估可使稻農增加收益壹仟貳佰伍拾餘萬元,未來擴大繁殖與採用,必迅速擴及全台,定可使更多稻農普遍獲益。(如附件一) 二、輔導良質米,建立形象提升競爭力: 輔導所規劃之臺東、鹿野、關山、池上等良質米適栽區四0五0公頃之稻田,,就品種選擇、地力培養、育成健苗、適期插秧、去雜除偽、合理施肥、強化灌排水、經濟有效防治病虫害、適期收穫、合理乾燥等技術,進行良質米之生產,如今池上米、關山米、福鹿米、皇帝米、後山米等品牌良質米行銷全台頗獲好評。對於提升稻米產業競爭力,穩固良質米之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繁榮深具貢獻。 三、輔導有機米生產,促進農業升級: 首由小面積試作,進而輔導關山、池上、鹿野四個有機米產銷班計九0公頃之生產技術,兼顧生態保育,生產安全、健康又美味的有機米,提升產品價值、保育大地並增加稻農收益,促進農業升級。 四、用心傳承俾益農業知識與技術之提升: 經將從事稻米及所經歷之試驗研究輔導、工作之心得,持續不懈撰寫俾益農業之資訊,經發表刊載後收錄成「平凡的農人」農業工作資料兩輯,另編著「水稻有機栽培與病虫害管理技術」、「小米與其栽培管理」、「稻之手扎」等著作,普獲好評,俾益農民、農業工作者暨農業學子,為農業紮根奉獻心力。   推薦單位評語: 本場研究員兼秘書江瑞拱,堅守崗位積極上進,敬業樂群,襄助首長之外,並專注於水稻試驗研究推廣工作,先後育成優良水稻品種外,並致力於栽培技術之試驗與輔導。十餘年來台東良質米享譽全台,其功不可沒,獲農民以「台東良質米之父」稱呼,近年來更致力於有機米之輔導,已奠定良好基礎,對於稻米產業之發展,俾益農村經濟之繁榮,並致力於農技傳播嘉惠農友貢獻良多,足堪嘉勉,特予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