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動「鳳梨釋迦」果品外銷國際市場:推動台東鳳梨釋迦產業外銷策略,改進保鮮及包裝技術,使鳳梨釋迦成功外銷到新加坡、香港及加拿大,拓展多元銷售管道,舒緩盛產期集中銷售壓力,穩定農產品價格,增加農民收益。 近年來由於鳳梨釋迦栽培面積急遽擴增,產地價格由民國八十五年的每公斤約二00~三00元至八十六~八十七年跌到一六0元左右,八十八~八十九年更跌破一00元,九十一~九十二年則驟降到約四十元,尤其是十二月底至元月底的盛產期更有崩盤之危機,故亟需拓展境外市場,減緩滯銷壓力並確保農友的利潤。台東鳳梨釋迦外銷為新任農會總幹事首要的農業推廣目標,在保鮮試驗,包裝試驗及現場作業規劃努力下,終於突破重重關卡,成功外銷;本(九十二)年度鳳梨釋迦外銷地有新加坡、香港及加拿大,報價可到每公斤七十五元,對於穩定國內價格有初步的貢獻,更積極推動外銷供果園及平準基金設立,以使外銷前途更為寛廣。 二、首創共選共計共價農產運銷新模式,推動產業策略聯盟: 釋迦共同運銷作業在全省是開共同運銷的先河,作業方式與其它農會採用運銷作業不同,是採用聯合共同運銷作業,也就是配合政府的政策,組織成立二十七班番荔枝產銷班,五0五個農戶,分別集中於十二個集貨場作業,以共同議價、共同採購、共同作業統一分級包裝後,再由本會統一配銷至全省各市場行口,以共同計價平均價格,再轉入帳到各果農的帳戶中。其作業流程是,採收---集貨---選別機選果---分級選別---品管---封箱---秤重---撿收---配貨---運輸---全省各市場行口 提出產、製、銷一元化的輔導策略,以辦理共同運銷為主要重點工作,期望能解決番荔枝產銷上的問題。 1.組織成立番荔枝產銷班,並統一採購各項生產資材以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改善生產環境,改良土壤酸化的現象,進而提升產品的品質。 2.辦理共同運銷嚴格執行分級包裝,以電腦化作業掌握市場資訊,並實施與承銷商議價,合理配貨供應市場以`避免受到剝削,以保障農民收益。 3.軟熟果與格外果由本會食品加工場收購,加工製造冷凍釋迦及釋迦酒等產品出售,以減少農民的損失,增加農民的收益。 三、創立品牌:成功自創轄區特產茶葉之「初鹿茶」品牌,並推動統一分級、評鑑及價格之行銷策略,提升茶農經營競爭力及收益。 於民國八十六年接辦初鹿地區明峰與美農高台這二茶區產銷輔導工作後,有鑑於無自有品牌,無法得到消費者肯定,就以「初鹿茶」來代表初鹿地區的茶業,藉由辦理評鑑分級,訂定統一價格,以共同運銷直銷市場的模式建立起「初鹿茶」的品質保證,廣為消費者肯定。並將地方特產與地方名勝配合起來,將農業與觀光結合在一起,產銷一體來共同創造地方繁榮與茶農收益。 四、生產技術改進及社區環境改善輔導與推廣: 1.在蘭嶼地區成功完成原住民農業生產技術改進輔導與推廣,提升偏遠原住民地區農作物生產技術,擴充農漁產加工設備,並改善當地傳統建築、美化環境提昇休閒觀光競爭力,使生產、生態及生活合一,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2.推廣一鄉一特產,輔導高接梨、枇杷、手採青梅生產栽培技術提昇,使產期提早,辦理共同運銷與展售會,以提高買氣及單價,並輔導開發枇杷、青梅副產品,增加農民收益。 3.推廣百香果及洛神花契作,使貧瘠土地或山區農民亦能栽種作物,增加收入。 五、農特產品推廣展售及副產品開發加工: 將各項農產品加工以增加農產品副加值價,計開發百香果(濃縮)汁、洛神花果(濃縮)汁、青梅濃縮汁、冰品(百香果、洛神、釋迦等口味)釋迦酒等產品販售。不定期於產地(釋迦節)或都會區舉辦各項農產品展銷活動,以推廣台東優質農產品。 推薦單位評語: 候選人為人謙虛、任事均能嚴謹負責全力以赴,從農會基層推廣人員做起,迄今已十六年,擔任農會推廣人員期間,致力農業推廣工作,輔導台東地區農特產,如釋迦、枇杷、高接梨生產技術改進與推廣,推動台灣首創之共選共計共價之農產運銷共同作業新模式及產業策略聯盟,掌控市場銷售價格,確保農民收益,業績顥著,擔任總幹事期間成功推動「鳳梨釋迦」果品外銷國際市場,並在國內市場促銷,表現傑出,對社會及農民貢獻卓著,值得肯定嘉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