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姓  名: | 羅筱鳳 |  
                                            | 學  歷: | 博士 |  
                                            | 電  話: | (02)3366-4871 |  
                                            | 手  機: | 0930****** |  
                                            | E-mail: | hflo@ntu.edu.tw |  
                                            | 協會職稱: | 會員 |  
                                            | 現任本職: | 台湾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 |  
                                            | 經  歷: | 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園藝學系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  園藝學研究所碩士
 國立中興大學  園藝學系學士
 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兼任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山地實驗農場場長
 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兼任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農業試驗場園藝組組長
 臺灣大學園藝學系教授
 臺灣大學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2015迄今)
 臺灣園藝學會第51屆監事、第52屆理事、第53屆常務理事、
 第54屆監事、52~54屆臺灣園藝期刊編輯
 文化大學園藝暨生物技術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文化大學園藝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文化大學園藝學系副教授
 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農藝系副研究員
 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園藝作物處/甘藷育種助理研究員
 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園藝作物處/甘藷育種主要研究助理
 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園藝作物處/甘藷育種資深研究助理
 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園藝作物處/甘藷育種研究助理
 
 第43屆傑出農業專家
 
 
 
 |  |  
                                        
                                          | 個人成就: |  
                                          | 蔬菜學及實習、園藝作物生理學特論、高級植物生理學、園藝科學前瞻、高級蔬菜學、作物栽培特論、蔬菜學特論、園藝學研究法 蕓薹屬蔬菜高溫淹水耐受性之生理指標與差異表現蛋白質 甘藍高溫淹水下之轉錄體與微型核糖核酸 抗豆象綠豆種子與芽菜之植化素、轉錄體與蛋白質體 密閉式植物工廠立體水耕栽培皺葉萵苣、結球萵苣、苦苣、紫蘇、薄荷、芫荽、洋芫荽、菠菜與青花菜芽 設施小胡瓜之調配椰纖、滴灌養液、留果與補光方式 設施水耕網紋洋香瓜之養液研究 結球白菜F1品種之有機採種、育苗與生產 蔬果節水灌溉
 傑出專長
 羅筱鳳教授之專長係蔬菜栽培生理,研究主題包括:
 
	植物工場水耕皺葉萵苣、結球萵苣、萵苣苗菜、菠菜、薄荷、紫蘇、芫荽、洋芫荽、苦苣、青花菜芽之最適栽培環境條件設施花胡瓜之最適調配椰纖、滴灌養液、留果與補光方式設施水耕網紋洋香瓜之最適養液與根溫設施介質耕甘藍、東方甜瓜、甜椒、花胡瓜之節水灌溉結球白菜F1品種之有機採種、育苗與生產甘藷、番茄、茄子之環境逆境抗氧化生理甘藍、結球白菜、花椰菜之環境逆境生理青花菜、花椰菜、番茄、甘藍於高溫淹水下之蛋白質體抗豆象綠豆種子與芽菜之轉錄體與蛋白質體日長對萵苣不同品種莖部伸長之影響 
	傑出成就教授蔬菜學及實習、高級蔬菜學、蔬菜學特論、植物生理學、高級植物生理學、園藝作物生理學特論於臺大進修推廣部「植物工廠應用技術研習班」共7期,教授作物環境生理與營養液調製。於嘉義大學農機研發與訓練中心研習班第6、7梯次教授調製營養液技術。負責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山地實驗農場四年,執行園藝教學、研究與推廣事務。於僑務委員會中華函授學校,以線上非同步及同步,遠距教授僑胞「蔬菜栽培」。擔任考試院公務人員高等考試、普通考試、特種考試命題兼閱卷委員擔任農業委員會葉菜類蔬菜品種審議委員擔任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農試改良場所、科技部、國家科學委員會科技計畫審查委員擔任暐凱國際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驗證登錄委員會驗證工作計畫督導評鑑專家擔任SCI期刊Botanical Studies、SciTech、Scientia Horticulture、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HortScience及Tropical Plant Biology審稿委員 一 , 羅筱鳳教授主持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科技部、國家科學委員會、教育部之研究計畫、產學計畫與教學計畫計86件。研究主題包括:
 
	二 , 指導園藝相關專長共50位碩士生、2位博士生畢業。初始77~78年探討甘藷於環境逆境下之同功異構酶變化,驗證其受品種與肥料量之影響。80~107年研究甘藷、番茄、茄子、甘藍、結球白菜、花椰菜於環境逆境下之抗氧化酵素與光反應變化。最重要結果為:茄子根砧於高溫淹水逆境下表現比小果番茄根部更強的抗氧化系統,此應為於番茄產業上茄子可作為小果番茄根砧的重要原因之一。96~106年研究高溫淹水逆境下番茄、甘藍、青花菜與花椰菜之蛋白質體,以及甘藍之轉錄體。顯示耐受和不耐受品種的差異表現蛋白質,與光合作用及逆境反應等相關。105~107年參與臺大、中央研究院及世界蔬菜中心之綠豆體組研究團隊,負責探討出抗與不抗豆象之同源綠豆的差異性轉錄體與蛋白質體。99~107年起參與臺大密閉式植物工場研究團隊,負責探討出皺葉萵苣、結球萵苣、萵苣苗菜、菠菜、薄荷、紫蘇、芫荽、洋芫荽、苦苣、青花菜芽之最適栽培環境條件。100~102年參與農業委員會有機農業研究團隊,負責開發結球白菜F1品種之有機採種及育苗技術。103~105年參與臺大溫室節能自動補光系統開發團隊,負責探討出設施花胡瓜之最適調配椰纖、滴灌養液、留果與補光方式。106年起參與農業委員會建構高效能利用水資源之蔬菜生產體系研究團隊,負責探討出設施介質栽培甘藍、東方甜瓜、甜椒、花胡瓜之節水灌溉,利用偵測介質體積含水量回饋控溉量,達到高效能利用水資源。106年起參與臺大整合性智慧農業技術研究團隊,負責探討出設施水耕網紋洋香瓜之最適養液與根溫及其智慧調控模式。 三 , 技術轉移4項
 
	四 , 於蔬菜設施栽培之非生物逆境生理、逆境抗氧化生理、轉譯體與蛋白質體,發表學術論文共69篇,其中42篇為SCI期刊論文。羅筱鳳、蕭瑞展、陳昱禎、林淑怡、方煒. 結球萵苣及低鉀結球萵苣之水耕栽培技術羅筱鳳、謝易甍、方煒、陳世銘. 密閉式植物工廠皺夜萵苣栽培技術.羅筱鳳、施任青. 結球白菜種子表面滅菌處理技術.李汪盛、羅筱鳳、張耀乾、劉廣泉、葉志新、沈雅鈞、廖乾華、傅仰人、羅秋雄、施錫彬. 冷陰極螢光植物生長燈製造及應用技術. 
 五 , 中文專書
 
	曹幸之、羅筱鳳. 2014. 蔬菜(I). 復文書局. (農校園藝科教科書)曹幸之、羅筱鳳. 2017. 蔬菜(II). 復文書局. (農校園藝科教科書)羅筱鳳、廖芳心. 1999. 蔬菜栽培. 200p. 僑務委員會中華函授學校. (上課教材) 六 , 英文專章
 
	Tsao, Shing-Jy and Hsiao-Feng Lo*. 2006. Chapter 20 Vegetables: Types and Biology. In: Handbook of Foo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Volume 1. 2006. Pp 20-1~20-16.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LLC. 1-57444-551-0. Tsao, Shing-Jy and Hsiao-Feng Lo*. 2004. Chapter 1 Vegetables: Types and Biology. In: Handbook of Vegetable Preservation and Processing. pp 1-21. Marcel Dekker, Inc. 0-8247-4301-6.Villareal, R., S.C.S.Tsou, H.F. Lo and S.C. Chiu. 1985. Sweet potato vine tips as vegetables. In: Sweet Potato Products: A Natural Resource for the Tropics. pp 175-183. CRC Press.LLin, S.S.M., C.C. Peet, D.M. Chen, and H.F. Lo. 1985. Sweet potato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In: Sweet Potato Products: A Natural Resource for the Tropics. pp 139-148. CRC Press.   七 , 兼任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山地實驗農場場長四年期間,持續致力保護山林環境、加強園藝設施、進行有機蔬花栽培、茶葉與
 果樹友善環境栽培、提供社會大眾環境教育、有機園藝教育與原住民族文化教育、提供在地農民有機課程、進行紅藜栽培、成立原住民
 事務小組、加強與原住民族共榮發展、維護歷史砲台、提高排水水準、改善步道林木安全、以無人機協助檢視場區安全、推動公文電子
 化。榮獲臺灣大學2017年教師校內服務傑出獎。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