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介紹
現任職員
會員名錄
訊息報導
檔案下載
會務行事曆
研討會議
活動照片
留言版
意見箱
生活資訊
相關連結
回首頁
 
8月16日 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 假台中市葳格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第51屆全國年會。會中表揚第49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農業部陳俊言司長致詞並頒發獎牌及當選證書
8月25日 總統接見「第49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
 
姓  名: 吳志文
學  歷: 博士
電  話: 08-7746707
手  機:
E-mail:
協會職稱: 會員
現任本職: 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
經  歷: 國立台灣大學(農藝學系作物科學組)博士
·  2006/1迄今:副研究員
·  2004/12~2010/9:農藝研究室主持人
·  2010/9~迄今:作物改良課課長
·  2009/2/13~100/2/13:中華民國雜草學會第十五屆理事兼學術組組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兼稻作研究室主持人
主要業務執掌 :
綜理作物改良課業務
水稻育種及栽培技術改進
中草藥及能源作物種原蒐集
育成品種 :
·  秈稻:台秈2號(1998)
· 
稉稻:高雄143號(2001)
· 
稉稻:高雄144號(2003)
· 
稉稻:高雄145號(2004)
· 
秈糯:高雄秈糯8號(2004)
· 
稉稻:高雄146號(2008)
· 
稉稻:高雄147號(2010)
第40屆十大傑出農業專家

詳見Google網個人資料

 
個人成就:
水稻栽培面積僅次於大豆及小麥,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臺灣則是栽培面積最大的單項作物,同時是我們的主食,世界上超過75%的糧食是由稻米來供應,地球上超過二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賴以為生。
臺灣水稻產業無論在品種或栽培技術方面,皆執世界牛耳,尤其強調品質為導向的品種選育,已有豐豐的研發成果。吳志文研究員對農業研究,尤其是品種改良方面有著濃厚的興趣,具有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且能不斷自我進修、律己甚嚴。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為著眼於水稻研究長期發展,同時借重吳研究員的育種長才,於1995年7月調派其主持水稻育種及栽培技術研究,迄今育成及參與育成7個水稻品種,其中「高雄145號」及「高雄147號」是國內優質米代表品種之一,為全國性品質競賽常勝軍。除品種育成外,吳研究員在栽培技術研究及推廣方面亦不遺餘力,經常受邀擔任優質安全米生產栽培技術講師,協助農民建立正確的栽培管理觀念,進而在米質競賽時迭獲佳績,除增加農民收益外,亦大幅提升地區稻米品質,提高產業競爭力;同時為提升國內食米消費量,也在轄區輔導學童種稻,藉由實作讓小朋友瞭解稻米的生產過程與珍惜食物的觀念,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態度。
 
優質水稻品種改良成就
檢視高雄場目前推廣品種主要性狀表現後,吳研究員積極參與規劃水稻品種改良發展的長遠目標,並針對產業發展擬定該場的育種策略。短程以育成外觀品質佳、豐產為主要目標;中程除外觀品質外,亦注重食味品質;長程目標除注重產量、品質(包括外觀及食味品質)外,另針對耐逆境(含環境與生物逆境)進行重點式品種改良。基於上述規劃期程,吳研究員主持及參與育成的水稻品種,計有台秈2號、高雄143號、高雄144號、高雄145號、高雄秈糯8號、高雄146號及高雄147號等7個品種,檢視現有品種的特性表現,已達中程目標,並督導同仁朝長程目標邁進,且已有相當成果。
上述品種中,其中台秈2號(1998年命名)屬於軟性秈稻品種,具有高產、抗稻熱病及耐白葉枯病等優良特性,亦是現今農技團推廣的主力品種之一,對駐在國的糧食供應扮演舉足輕重之地位。高雄145號(2004年命名)屬中晚熟稉稻品種,本品種最大特色在於品質優良、產量穩定,同時對稻熱病及白葉枯病有較佳的抗、耐性,米粒外觀達成高雄場既定育種目標,粒粒飽滿、透明度高、白堊質粒少,且因米飯食味佳,碾米率高,稻榖耐貯藏性佳,是全國稻米品質競賽及日本米質競賽的常勝軍,深受農民、糧商及消費者的喜愛。高雄147號(2010年命名)是高雄場育成第1個中晚熟稉稻香米品種,具有白米外觀佳、米飯有香氣、食味佳、榖粒較大,千粒重較高、豐產及良好的植株型態等優點;自推出後農民索取稻種試種踴躍,為臺灣香米栽培主力品種之ㄧ。
栽培技術改進及推廣
為因應國際肥料市場價格飆漲,輔導農友合理化施肥,成為臺灣農業的重要課題。在水稻種植方面,農民為求高產,往往過量施用氮素肥料,吳研究員帶領研究團隊經過長期試驗,以利用側條施肥插秧機進行「深層施肥」,產量並不亞於傳統栽培方式,且可節省施肥量20%以上,減少三次施肥工資,每公頃可增加收益3,500元以上。利用深層施肥具有下列優點: 1.省力、省工-插秧兼施肥料,可節省施用基肥及兩次追肥的工資;2.省肥-可節省20%以上的氮肥用量;3.增加稻根活力-促進稻根伸長,植株健壯;4.將肥料埋入土中6~10公分處,可提升肥效,避免水質污染。
 
協助友邦及農業技術團糧食生產計畫
臺灣農業技術名列世界前茅,尤其在水稻栽培、品種改良部分更是執世界牛耳。吳研究員因本職智能獲邀前往我國邦交及非邦國從事稻作計畫規劃與執行建議,分別於2006年巴布亞紐幾內亞與馬紹爾、2010年柬埔寨、2012年海地及2013年尼加拉瓜進行技術團農業計畫執行前規劃與成果考察。考察期間除針對當地農業環境提出專業分析與評估,並協助駐外技術團研擬計畫;計畫執行後則審視執行成果,作為雙邊進一步合作的重要參考依據,藉由計畫的執行,直接幫助當地人民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達成農業技術襄助外交、人道援助的目標。
提昇糧食自給率,協助推動「學童種稻」計畫
為因應每人每年食米消費量逐年減少的困境,藉由政策性計畫的推動,由教育著手,推廣均衡的米食文化,為最根本且可行方法。吳研究員常親赴轄區國小(屏東中正、海豐、枋寮、東寧,高雄港和、坪頂、龍肚…等),除向參與學童介紹有關水稻的基本知識外,並實際教導學童實地參與水稻栽培管理,使學童們親身體驗糧食生產的過程,收穫後則協助辦理各式米食饗宴,增加學童們對米食的認同,進一步提升米食的糧食消費習性。
結語
吳研究員個性佳、脾氣好,與人相處和睦,處事圓融,執行研究計畫嚴謹、負責,深得高雄場歷任場長及同事們的肯定,且研發成果績效卓著;同時具有服務的熱忱,常常主動協助解決各類農事上的問題,在各界農會、業界、農友及消費者間皆讚賞有加。由於吳研究員的豐碩研究成果與品德操守,獲100年農委會「模範公務人員」、101年農委會十大研究團隊重大研發實績獎(優質米與多樣化水稻新品種的創育及高附加價值產品之開發)等殊榮;亦獲頒其他相關學會「優良農業基層人員獎」與「個人事業成就獎」。本屆十大農業專家選拔,優秀競爭人員眾多,吳志文研究員在嚴謹、公正的選拔過程中脫穎而出,足堪楷模。
 
 
 
訪客人數:
台灣傑出農業專家發展協會 地址:台中市新社區興中街42-1號
電話:+886-4-23500856  傳真:+886-4-23500856  E-mail:toaa2001@gmail.com
大傳數位科技 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