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介紹
現任職員
會員名錄
訊息報導
檔案下載
會務行事曆
研討會議
活動照片
留言版
意見箱
生活資訊
相關連結
回首頁
 
8月16日 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 假台中市葳格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第51屆全國年會。會中表揚第49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農業部陳俊言司長致詞並頒發獎牌及當選證書
8月25日 總統接見「第49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
 
姓  名: 施劍鎣
學  歷: 博士
電  話: 04-22862742
手  機: 0919-716***
E-mail: cishih@dragon>nchu>edu>tw
協會職稱: 會員
現任本職: 中興大學特聘教授
經  歷: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  碩士 (1974)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  博士 (1976)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  訪問教授
日本京都大學昆蟲情報研究所  訪問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助教、副教授、教授/昆蟲系所主任
國立中興大學校務發展委員會  主任
中華民國駐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農業技術服務團 團長
國內外各農業公司/農場開發公司/農業開發及發展公司  顧問
生物科技開發公司(生物製劑、功能性有機資材等)首席顧問、專案開發計劃主持人及創始人
農業委員會(處、局、改良場等)評議、計劃審議審查委員
台灣省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監事主席、審查委員等
 

進行草蛉、介殼蟲、粉蝨等研究,近年來研究主力在葉璊天敵之自動化大量飼育及布袋蓮之生物防治等。

百香果,木瓜 選種 ,抗病毒, 育苗, SOP種植

詳見 [施劍鎣] 網站

個人成就:

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施劍瑩成功利用﹁以蟲治蟲﹂的觀念,將昆蟲天敵商品化。草苺、木瓜、玫瑰等經濟作物的主要害蟲﹁紅蜘蛛﹂,利用天敵溫氏捕植蹣進行自然抑制,取代傳統化學農藥,目前已有農田試用後,水果產量與產值均明顯增加。  施劍鎣指出,紅蜘蛛學名﹁葉蹣﹂,個體比針頭還小,農民不易察覺,且繁殖力強又迅速,每片葉甚至可出現千隻,造成葉片黃化、萎凋,甚至使果樹死亡。  施劍鎣說,紅蜘蛛主要危害包括草苺、蘋果、梨、木瓜及茶樹、玫瑰等經濟作物,世界各地的農民與紅蜘蛛抗鬥由來已久,但已往多僅使用化學農藥抑制害蟲生長。 基於讓民眾「吃得健康、活得痛快」,施劍鎣說,約在十年前研究﹁以蟲治蟲﹂進行生物防治,針對紅蜘蛛的天敵進行篩選,結果找出繁殖速度能與紅蜘蛛抗衡、具高耐水性,防治效果高且具商業價值的天敵溫氏捕植蹣。  施劍鎣說,溫氏捕植蹣因本來就存於台灣的自然界,用來以蟲治蟲後,不致出現外來種生物侵襲本土生態的疑慮,且具有專一性,只會攻擊紅蜘蛛,他只是利用蟲吃蟲的節制力量,也不致影響其他生態。  為讓「天敵商品化」,他又陸續研發大量繁殖捕植蹣的技術,目前已研發到能在培殖捕植蹣後保存五天,送達農民手中時捕植蹣還保持活體,目前培養技術經農委會協助,已轉移給民間公司。  施劍鎣說,國外一隻捕植蹣的價格約七毛五到一塊多台幣,在台灣已開發到一隻四毛錢的單價,甚至可以再低,經農民實際施作,一分地約需一萬隻捕植蹣,每個月再補充五分之一的量,以草苺園為例,每分地整個生產季約需廿萬隻捕植蹣。  施劍鎣說,初期來看,或許使用捕植蹣的成本較高,但使用農藥的風險大,加上在昆蟲抗體下,藥量也必須愈用愈大,況且使用以蟲治蟲的作物因沒有農藥殘留問題,售價可望提昇,均較符合經濟效益。

 捕植蟎(Phytoseiids)廣泛應用於生物防治葉蟎(Tetranychids),但五十年來其基本利用方法仍然未改變,田間捕植蟎低密度之難題依然未解。大量飼育及釋放芋些捕植蟎防治葉蟎族群已證實其可行性,且易由田間獲得其他捕植蟎之研究與釋放仍然方興未艾。自然增殖率,族群密度依變及評估捕植蟎與葉蟎間關係之研究,奠定了捕植蟎利用之基礎。捕植蟎有高族群增殖率、快發育率、偽孤雌產雄,密度依變的性比變換率、滯育及其與食餌之時間及空間分佈有高契合度等優良天敵應具備的條件。利用人工載台或寄主植株配合自動化飼育捕植蟎時,捕植蟎對食餌的數量及功能反應關係則可用於提昇飼育技術的改良依據。該大量飼育資料則有益於捕食者-食餌關係的理論研究。本文介紹台灣產捕植蟎及葉蟎的適應特性、族群增殖率、數量及功能反應。該等特性及研究成果可用以建構較適之大量飼育方法/系統及作為生物防治葉蟎之根據。因此捕食者及食餌齡期、性別、日齡、捕食者取食經歷及密度、食餌匱乏及給餌間隔等對捕植蟎捕食作用的影響均有顯著之重要性。利用捕食者對食餌密度的功能反應可明確顯示食餌密度、給餌時間間隔、載台大小及形狀等對捕植蟎掠食行為的干擾與影響程度。

以蟲剋蟲!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施劍鎣繁殖出可以有效防治農作物最大病蟲害之一紅蜘蛛的天敵「溫氏捕植蟎」,農民使用後豎起大拇指說「讚!」,不但可以減少使用農藥,收成也明顯增加。     雲林林內鄉農會木瓜產銷班第7班農民張照源兩年前開始利用溫氏捕植蟎治天敵,他種1.5公頃木瓜園,以前每年噴藥10次,農藥費用5萬元,收成約560萬元。結合生物防治後,第一年花了4萬元施放10萬隻溫氏捕植蟎,用藥降低至3次,費用1萬元,但收成增加到100萬元。張照源說,今年他施放的溫氏捕植蟎增加到30萬隻,但梅雨多、天候不穩定,仍噴6次藥,但收成首次突破200萬元。使用溫氏捕植蟎後,木瓜產量增加約3成,甜度增加了兩度,售價每公斤多出510元。張照源以網室栽培木瓜,現在不容易請到工人,連噴藥都要自己來,即使全副武裝,噴到最後連自己都會怕,使用溫氏捕植蟎後,用藥減少,自己吃得也安心。     在苗栗縣大湖種草莓的農民吳雲寬也說,每分地草莓原本收入約20多萬元,使用溫氏捕植?後,約增加5萬元,且不用擔心有殺?劑農藥殘留,不但投資成本降低,對於農作物及人體健康都很好。     取得溫氏捕植蟎大量飼育技術3項專利的施劍鎣表示,兩年前由農委會技術轉移,並已在市場販售,每年銷售量為300萬到800萬隻之間,售價每隻4角左右。     施劍鎣表示,所有農作物幾乎都有紅蜘蛛,可說是國內農業最重大病蟲害之一,他開發的天敵溫氏捕植蟎獨一味,就專門針對紅蜘蛛。他說,這項生物防治技術,主要希望替代農藥,不但可避免農作物產生抗藥性,亦有助於農產品外銷,以及維護農民及消費者身體健康 
 
 
訪客人數:
台灣傑出農業專家發展協會 地址:台中市新社區興中街42-1號
電話:+886-4-23500856  傳真:+886-4-23500856  E-mail:toaa2001@gmail.com
大傳數位科技 規劃設計